
按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同时参照国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院污水出水水质指标要求如表1-2所示:
3.2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MBR工艺流程为:
污水-格栅-调节池-膜格栅-好氧池-MBR池-消毒池-达标排放
医院污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及病毒,要求处理工艺必须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医院化粪池污水溢流经过回转格栅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调节,调节池污水经过提升泵提升经过细格栅过滤后进入好氧池,好氧池进行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好氧池污水自流到膜池,膜池污泥部分回流到好氧池,在MBR池进行泥水分离,膜池出水进入消毒池,消毒后排放。
3.3 MBR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结果:
3.3.1 对CODcr的去除:
经过6个月的监测分析,MBR工艺对医院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医院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COD浓度从120mg/L变化到339mg/L,平均值为238mg/L,MBR工艺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mg/L以下,平均值为26.9mg/L,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1.7%。表明MBR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而且稳定。
3.3.2 对NH3-N的去除:
当进水氨氮在16.9~29.8mg/L之间波动时,系统出水能够稳定地保持在2mg/L以下,平均值为1.8mg/L,平均去除率高达94.9%,表明MBR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且运行稳定。由于膜组件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使得世代期较长的硝化菌得以在反应器内富集,从而保证了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在活性污泥中所占的比例,这有效保证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3.3.3 对SS的去除:
通过膜组件及其表面滤饼层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的有效截留。在运行监测的20周中,进水SS值在30~98mg/L之间波动,因微滤膜的高效截留能力,MBR出水的悬浮物浓度稳定在1.0mg/L以下,SS平均去除率为99.0%。原水中小颗粒物质被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降解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再加上膜本身及膜表面污泥沉积层的截留作用,使得膜生物反应器对悬浮物维持在较好的去除水平。
3.3.4 对粪大肠菌群的去除:
医院进水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含量波动较大,其大肠杆菌群落数在1.2×106~7.3×107个/L之间。对MBR出水检测发现大肠杆菌数最高为1200个/L,平均为160个/L,去除率接近99.9%。这是因为中空纤维膜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膜可将大分子的大肠菌群过滤截留在污水中,这进一步说明了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弥补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足,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安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膜分离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悬浮物和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同时通过膜生物反应器高效截留作用去除粪大肠菌群。实际工程应用表明,MBR反应器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能力,COD、NH3-N、SS和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1.7%、94.9%、96.0%和99.9%,出水COD<35mg/L、NH3-N2<mg/L、SS<3.2mg/L,粪大肠菌群<160个/L。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降低消毒药剂用量,减少消毒副产物与消毒剂残留,减少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