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采用固定曝气强度的曝气方式相比,动态曝气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把膜污染临界点向后推移,延长MBR在膜污染第2阶段的运行时间,推迟TMP“跃迁”现象的出现。本研究结果表明工况IV的动态曝气方式能够向后推迟TMP“跃迁”的临界点,在减缓膜污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2.2 不同工况下K的变化特征:
MBR单周期(10min)内TMP增长速率为K,K越大,表明TMP增长越快,膜污染越快。工况I、工况II、工况III和工况IV的增长速率分别设为K1、K2、K3和K4,不同工况下的K变化特征见图3。
由图3可知,在MBR初始运行阶段,各工况K相差很小;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各工况K变化趋势出现显著差别,其中K2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工况,K4的增长速率最低。当MBR从开始运行到TMP达到20kPa时,K1从1.26Pa/s增大到5.45Pa/s,所用时间为25.67h;K2从0.82Pa/s增大到5.43Pa/s,所用时间为19.17h;K3从1.32Pa/s增大到5.52Pa/s,所用时间为23h;K4从0.95Pa/s增大到3.34Pa/s,所用时间为26.17h。结合图2和图3可知,相对于各工况下TMP的增长曲线,K变化趋势能够更加直观的表明,工况IV动态曝气方式缓解膜污染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工况。
Tardieu等人研究认为,适当增大曝气强度能提高错流速率,既能有效防止大量污泥絮体在膜面积累而导致膜过滤阻力上升,又能使污泥絮体在膜面形成一层动态膜,防止污泥絮体粉碎堵塞膜孔而引起不可逆膜污染。
由图3还可知,K1、K2和K3的变化呈显著曲线增长趋势,且各曲线上的K分布相对集中;K4的变化在13h之前呈线性增长,在13h之后,K4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且K4小于K1、K2和K3。这是因为在工况IV下,当MBR运行到13h时,曝气强度从1.50m³/ (m²·h)增大到3.00m³/ (m²·h),提高了膜表面的切向剪切力,增强了对膜的冲刷作用,降低TMP增长速率,减缓膜污染。
高小波等人采用MBR处理石化废水,研究发现,当曝气强度分别由1.50m³/(m²·h)变为3.00m³/(m²·h)时,MBR膜达到设定的最大跨膜压差(TMPMax=25kPa)的运行时间显著增加,TMP上升速率降低,有效缓解了膜污染。本实验中,工况IV的动态曝气强度为0.75-1.50-3.00m³/(m²·h),缓解膜污染的效果最佳。
>>>>
2.3 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特征:
MBR对各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特征见表3。
由表3可知,MBR对原水中的COD、TOC和NH4+-N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COD、TOC、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0%、75.04%、64.94%。
陈立等人采用MBR膜处理灌溉工程污水,当曝气强度分别为300、500、800L/h时,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7%、96%;高小波等人研究发现,在曝气强度分别为1.50、3.00m³/ (m²·h)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及挥发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4%、80.23%,96.79%、97.55%,99.34%、98.84%,曝气强度的变化对MBR的污染物去除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曝气强度应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选择。
>>>>2.4 不同工况下MBR的处理水量
在工况I~工况IV下,MBR的处理水量分别为33.88、25.30、30.36、34.54L。其中,工况IV出水量最大,工况II下出水量最小。由此可知,当极限跨膜压差设定为20kPa时,MBR在工况IV下对废水的处理能力优于其他工况。
>>>>2.5 不同曝气条件的能耗
曝气采用HAILEA ACO-318型电磁式空气压缩机,额定电压和频率为220V和50Hz,额定输出功率为35W,输气量为70L/min,压力>25kPa。在4种工况下,曝气系统处理污水的能耗为26.51W/L。但是,MBR在实际运行中,在各工况下供给好氧区的曝气强度各不相同,工况I~工况III曝气强度分别为3.00、0.75、0.75-1.50m³/(m²·h),因此,工况II和工况III条件下好氧区所消耗的能量小于工况I下消耗的能量;工况IV的曝气强度为0.75-1.50-3.00m³/(m²·h),由于工况I运行了25.67h,工况IV运行了26.17h,因此工况IV下好氧区实际消耗的能量也小于工况I消耗的能量。表明在具有良好的缓解膜污染效果的同时,工况IV的动态曝气方式在降低能耗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3. 结论:
采用MBR处理石化废水,研究曝气条件变化对膜污染特征影响,探讨采用动态曝气方式缓解膜污染的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
1)工况IV的动态曝气方式(曝气强度0.75-1.50-3.00m³/(m²·h)能够向后推迟TMP“跃迁”的临界点,延缓TMP“跃迁”现象的出现,延长MBR在膜污染第2阶段的运行时间;增加曝气强度减缓了K增大的趋势,表明动态曝气在减缓膜污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在工况IV的动态曝气方式下,MBR在提高废水处理量和降低能耗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动态曝气能够提高MBR膜处理石化废水的经济效益。
3)在冬季水温较低(9.3~11.9℃)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了动态曝气在MBR处理石化废水中的优势,为了充分研究动态曝气在缓解膜污染和降低能耗的可行性,建议在水温较高条件下(20~30℃)对动态曝气做更加深入的研究。